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| 打造“枫桥经验”万源样板,书写基层善治红城答卷
www.dazhou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04-07 18:03:45 】 【 来源:达州长安网

  万源市位于川陕渝三省交界处,总面积4065平方公里,辖31个乡镇,总人口约60万人。受地理环境复杂、人口居住分散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因素影响,基层社会治理长期面临矛盾纠纷多元、化解难度大、治理资源分散等挑战。2021年,万源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投资1300万元建成万源市综治中心,整合公安、司法、信访等10余个部门职能,创新构建“一站式解纷+数智化防控”治理体系,探索出一条山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。


  一、打造“一站式”解纷平台,实现矛盾化解“全链条服务”


  一是“一窗受理+精准分流”闭环管理。万源市综治中心采取“一窗受理、精准分流、部门协同”模式受理群众诉求。市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常态化入驻,负责受理登记,将来访诉求分为信访诉求、矛盾纠纷化解、法律咨询三大类别,并分流转交相关责任单位。针对信访问题高发领域,行业主管部门派员协同办理,目前已有法院、司法、人社、住建、自然资源和城发中心等部门入驻。同时,充分发挥“民声直达”平台作用,第一时间倾听民声、排解民忧、疏导民怨,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。今年以来,市“民声直达办”受理群众诉求1581件,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,到市委市政府集中上访量下降80%,信访就地化解率达到90%。二是矛盾纠纷调处“全科门诊”。通过建立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,集约司法、法院等部门专业力量,为群众提供包括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、司法调解、人民调解、法院速裁、劳动仲裁、司法确认等功能的“一条龙”服务,实现矛盾纠纷“一站式”化解。设有矛盾纠纷受理窗口,对需要调处的纠纷引导进入调解或司法程序进行化解。法律服务中心、诉讼中心入驻办公,通过物理空间整合,缩短群众平均办事时长,实现“只进一扇门,能解万家忧”。三是“茶叙调解”融情于法。推行“社区调解员+律师+心理咨询师”联动模式,充分整合社区调解能手、公益律师、心理咨询师资源,主城区13个社区调解能手随驻办公,针对家庭纠纷、邻里纠纷等具有情感法治双重因素的矛盾纠纷,提供“法律+心理+人情”的综合调处化解服务,推出“一杯茶”调解法,以“茶叙”的方式听取双方诉求,心理咨询师辅助劝导,随后专业律师从法律角度解释相关问题,真正做到“亲民睦邻、释法明理”。


  二、锻造“红枫”专业调解团队,打造调解服务“金字招牌”


  一是金牌调解室与专业调委会双轨并进。以“万事调和,源头做起”品牌培育为抓手(寓意为”万源和气“,”万事“指一切矛盾纠纷,”源头“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),聚揽万源各行各业调解人才,不断推进品牌矩阵扩容提质,打造“拼战有我、拼战看我、拼战忘我”的“花萼红枫”专业调解团队,着力打造为民解忧“终点站”,团队成员中不乏众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、四川首席人民调解员等优秀矛调解纷专家,命名多个个人调解工作室,其中“道松调解室”“谭华调解室”“于明调解室”多次参与复杂纠纷调解工作并圆满化解,深受群众信任。同时,中心成立了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、应急事项调委会、医疗纠纷调委会、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等10个专业调委会及5大领域“点单帮调”专家库,充分发挥专业团队专业知识,分门别类化解调处矛盾纠纷。二是调解”商场“织密矛盾多元化解网。以市综治中心为中点,31个乡镇(街道)综治中心为支撑点,根据辖区特点,积极打造各具亮点特色的”红枫“调解产品。古东光街道办推选熟悉乡情民俗、德高望重的“五老”乡贤纳入“红枫”专业调解团队,发挥“地熟、人熟、事熟”优势,将矛盾纠纷化解触角辐射至全市13个网格之中;官渡镇将历任人大主席纳入当地“花萼红枫”调解团队,推出了“主席帮帮团”特色调解品牌;万源法院白沙法庭做靓打响”花萼红枫“司法调解品牌,白沙法庭倾力打造“花萼红枫”诉源治理调解品牌、开通涉茶企诉讼绿色通道、助力“五彩”产业发展中的亮点做法及成效,近三年收案845件,调撤率高达73.73%,有8个村无诉讼案件发生,并先后荣获“全国法院先进集体”“四川政法先锋”等多项荣誉表彰,全国、省人大代表、省政协委员在现场调研中给与了充分肯定。三是构建数字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新范本。积极打造“云端阵地”,依托“云视万源”系统,与乡-村(社区)调解室互通互联,“花萼红枫”调解团队积极融入“云上法律咨询”“云上调解”等“万源云上综治”系列举措,全面打通乡、村两级矛盾纠纷化解、法律服务“网络高速路”。


  三、构建“智慧中枢”赋能体系,激活数字治理“新引擎”


  一是多维数据融合实现全域感知。依托中心自主开发的“市域治理GIS应用平台”,打通公安、卫健、应急、信访等部门数据壁垒,接入旅游、地灾、应急等资源,赋予位置坐标,让各类数据分布情况直观反馈至GIS展示图中,实现“一图全掌握”。中心拥有独立无人机,无人机运行画面可直接传回平台,常态化在应急救援、夏季防溺等领域开展实战工作。二是打通基础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投资160余万元开发建设“综治视联系统”,实现“市-县-乡”三级专线调度。同时,为延伸调度能力,中心与万源移动公司合作,为各个村(社区)安装双向可视化通讯摄像头,完成调度能力向村级延伸“最后一公里”;在科技赋能网格工作中,依托综治平台“融合通讯”功能,为每个网格员安装综治APP,设置加密通道,实现中心到网格员的直线加密调度。通过整合以上调度资源,中心已达到“县-乡-村-网格”四级调度能力。三是“3+N”视频矩阵守护红城万源。通过多年拓建完善,现已集成“天网”“雪亮”“慧眼”“校安”“旅游”等前端感知源2万余路,实现全市视频资源“3+N”的有效汇聚,达到一屏观全域的效果。四是私域大模型赋能智慧政法。中心积极探索人工AI智能应用,针对“网格+积分”智能服务、矛盾纠纷前端化解等功能予以科技应用。以智慧小区建设为有力契机,将庙沟社区作为智慧社区建设进行试点,通过“掌上平台”开发应用“群众诉求、志愿服务、网格活动积分、AI电话通知”等功能,切实畅通群众诉求、传递政法声音、调动群众参与,着力提升网格治理水平。近期,万源市以科技赋能为导向,完成DEEPSEEK私域化部署,在“万源政法”微信公众号中推出“智慧政法”板块,项目主要应用于群众矛盾纠纷化解、法律质询“线上”服务。


  (万源市委政法委)

编辑:唐浩博
中共达州市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