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会看政法 | 打造“前中后”三端闭环,谱写宣汉检察“枫桥经验”新篇章
www.dazhou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03-03 16:22:14 】 【 来源:达州长安网

  宣汉县检察院将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深度融入检察工作,积极探索以“检察之智”促进“社会之治”,创新构建社会治理闭环“检察治理+‘三端’”模式,以“前端+网络”预防矛盾产生,“中端+调解”开展案中化解,“末端+机制”促进源头治理,实现预防、化解、治理闭环,为“百强新宣汉 千亿再起航”壮丽蓝图添上检察蓝,绘就川东北检察好“枫景”。


  强化前端预防网络,确保问题解决在“萌芽时”


  一是搭建“一站式”贴近群众平台。立足经济“百强县”、人口“百万县”县情,聚焦当地社会治理重点,前移预防关口,将检察服务搬到群众“最需要的地方”。搭建“一阵地一室一站”及“两联一进”履职矩阵,在轻微刑事案件多发、高发的县域副中心南坝镇建立侦协办前沿阵地,围绕川渝检察协作、长江经济带建设、生态环境保护,在百里峡自然保护区建成巡回检察室,紧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,在省级工业园区普光经济开发区成立“企程”检察联络站。突出民族团结,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共同进入少数民族乡镇、学校开展法治宣传。依托该矩阵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,第一时间分析研判,精准处置。


  二是搭建“检察+网格”双向协作平台。依托现有社区网格体系,建立“双向衔接”的联络平台,网格员成为检察监督的“朝阳群众”、检察官成为网格管理的“法治帮手”,采取“2+1+N”模式,1名检察官带1名检察官助理,联系1个乡镇,与N个网格员建立联系,紧密衔接网格员工作内容、快速处理采集信息、及时发现、化解、处置各类矛盾风险和潜在的问题隐患。同时,检察官积极向网格员反馈案件办理中的风险点,共同参与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和问题隐患线索50余条,真正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综合治理格局。


  三是搭建“云端宣检”线上服务体系。优化“12309”检察服务中心线上平台、信访平台、网格化平台等信息平台,开通未成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,融诉求受理、检察联络、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,设置“两微一端”普法专栏,打造全方位的线上受理体系,为检察官及时分类处理群众倾向性、苗头性问题提供信息支撑,及时预警发现并解决各类纠纷20余件。


  聚焦中端办理质效,确保纠纷化解在“院门口”


  一是注重“轻缓急”,个案研判处置。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刑事案件,特别是群众关注高、涉案人员多、不捕不诉等案件,做到风险隐患“每案必查”,划分“蓝黄红”梯次等级风险程度,建立统一台账,形成“矛盾评估—风险研判—分类处置”的办理流程,根据风险等级分别适用“释法说理、公开听证、司法救助、跟踪回访”等一揽子处置方式综合施策,推动涉检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,精准开展法律监督。


  二是探究“点线面”,类案精准施策。就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矛盾点位,分析个案成诉、类案多发的原因,坚持“类案施策”化解矛盾。针对本地轻微刑事案件数量攀升,建立人民调解员、听证员、村社干部等三方人员参与的“检察官+N”检调对接模式。关注罪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分析成因,做实“矫正+预防”,综合履职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或就业,经验做法被省委政法委专刊推介。


  三是做好“访联听回”,逐一突破疑难复杂信访案件。严格落实院领导带案下访和包案办理首次信访案件制度,建立对重大疑难复杂、当事人矛盾尖锐的信访案件,四合一“访联听回”处置流程。即,走访信访人所在单位、村社了解详情,联合属地管理责任部门及信访部门召开联席会制定化解方案,听证引入“人大代表+律师+听证员”释法说理纾“心结”解“法结”,回访当事人掌握矛盾化解成效。促成5起诉争4年以上矛盾纠纷成功化解。


  深化末端机制运用,确保成果反哺于“基层中”


  一是聚焦“大联动”,画好社会治理“同心圆”。坚持从案件办理向社会治理延伸,对轻微刑事案件因赔偿金额不到位“和解难”问题,会同县法院、县公安局会签《刑事案件保证金提存公证实施办法》,该办法被纳入达州市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坚持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深化,针对农民工讨薪,联合法院、公安、司法、人社等部门搭建“根治欠薪”协作平台,有效防范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。


  二是聚焦“小切口”,让检察建议解决“大问题”。坚持“治罪”与“治理”并重,着眼推动行政机关提升监管治理水平,有效堵塞信息保护、交通安全、食药安全等领域的监管漏洞,推动行业治理,减少矛盾纠纷。持续练好“内功”、形成“合力”,积极争取党委、人大对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的支持,推动县人大常委会出台《关于加强和规范检察建议工作的决定》,将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纳入全面依法治县目标绩效考核内容,全面提升检察建议刚性,以诉源治理推动社会治理。


  (宣汉县检察院)

编辑:唐浩博
中共达州市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