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枫桥经验”达州实践④开江篇
www.dazhoupeace.gov.cn 】 【 2023-08-02 09:48:52 】 【 来源:达州长安网

  近年来,为深入践行为民服务宗旨,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,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开江县结合基层治理实践,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,全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有效开创“组织强、作风实、民忧少、发展兴”的基层治理新局面,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。2022年,开江县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,全市排名第2位。


QQ图片20230802094802.jpg


  注重基础工程

  健全基层治理“枢纽系统”


  推进“多元化”平台建设。强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纵向贯通指挥体系,横向打通部门壁垒。按照联片发展的原则,建立“稻田+”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综治中心,实现13个乡镇(街道)、162个村(社区)调解组织全覆盖。提升“智慧化”防控能力。在城镇主干道、公共场所、重点地段安装1286个监控探头,加装人脸识别系统监控探头30个,整合农村地区“慧眼”视频监控探头5683个,织密基层治安防控网络。推进“专业化”队伍建设。合理规划全县网格,实行精细化管理,整合各职能部门、乡镇(村社)干部、网格员、党员志愿者等力量,组建法治专业队伍、群众自治队伍。村级构建村居党组织引领,驻村民警、法律顾问、巡防队员、网格员、治保员五大力量融合,志愿者、党员等N种群体参与的“1+5+N”社会治理队伍,组织退役军人、离任村干部、乡贤、党员群众代表规范成立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,参与政策宣讲、交通劝导、信访化解等工作。


  强化源头防范

  畅通基层治理“血液循环”


  以“排”查找隐患。围绕信访维稳“4+N”机制,实行县域风险“日调度、周报告、月研判”,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账、重大风险台账,运用信访联席会议、平安稳定研判会议、重点问题专题调度会等对疑难问题专题研究,整合政法、信访、公安、司法等专业力量推进问题化解,2022年以来,先后解决问题楼盘、产权办理等重大风险问题10余个。以“调”化解矛盾。探索形成“全要素汇聚解纷合力、全过程提供司法服务、全方位参与基层治理”的“三全模式”,构筑起由乡镇(街道)政法委员牵头,人民法庭、派出所、司法所、综治中心、村社干部、网格员、乡贤明白人等外部力量参与纠纷调处联盟,发挥法官工作室、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功能作用,2022年以来,就地化解镇村级矛盾纠纷1100余件,调解成功率达99%。以“处”管控风险。按照“有诉必接、有接必办、有办必果”要求,利用赶集日开展联合大接访活动,实现问题办理一站式服务,2022年以来,以“家门口”法庭为载体上门化解矛盾纠纷56起,开展防范电信诈骗、防范非法集资等专题宣传活动12场次,开展部门联合下访20余次,切实减少信访矛盾问题上行。


  突出机制创新

  丰富基层治理“脉络体系”


  发挥品牌效应。创新打造“田城顾问”法律服务品牌,通过研发“田城顾问”微信小程序,采用“村社区下单、法律顾问接单、司法局评单”的订单式管理模式,全面实现基层法律服务智能化。检察院“宝莲·灯”未检团队创新未检工作,让1名“临界”少年重返“绿洲”,2名“问题少年”成长为大学生,3名涉罪学生重返校园。加强区域协作。加强与毗邻地区的警务、检务、司法协作,持续深化政法领域川渝协作,与重庆长寿、梁平、垫江和四川邻水、达川、大竹共同签订《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平安法治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》。创新摸索跨界纠纷“三三”联调化解机制,组建跨界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,通过构建1个县级边界联调指导机构、3个乡级边界联调中心、4个边界联调联络点使边界矛盾纠纷实现齐抓共管。创新工作机制。围绕县域集成改革、城乡基层治理等工作,先后建立“有事请找我”“法治+赡养”等基层治理新模式,推出“五访四谈三结合”矛调机制,司法所、派出所“五联五动”工作法,建立联动例会制度、人员派驻制度、公共法律服务室和“公调对接室”等制度,有效实现矛盾纠纷共调、法治宣传共抓、特殊人群共管和法治社会共建。


  (李军 曾晓辉)

编辑:唐浩博
中共达州市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