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春二月,大竹县万亩香椿林“叶”上枝头,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红油鲜香的香椿芽采摘场景。作为“中国香椿第一县”,大竹县香椿种植面积达15万亩,是全国最大的香椿生产基地,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。
香椿交易市场
近日,石河镇香椿交易市场人声鼎沸、摩肩接踵,附近村民或步行或骑车,用背篓或手提袋盛装着采摘好的香椿,赶往香椿交易市场。
“嬢嬢,这些香椿是不是头茬香椿,色泽、香味都非常好啊”。石河法庭负责人徐小琳向正在打包的阿姨问道。
“是的呢!今年的香椿质量非常好,颜色鲜红、香味浓郁。”
“那香椿的销售情况怎么样呢?”
“非常好的。这不,我打包这个就是要加急发往深圳、北京等地的。”
为更好地服务保障香椿这一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健康发展,大竹县人民法院持续擦亮“竹法先锋”党建品牌底色,组织党员干警主动延伸司法服务,守护竹城好“椿”光,在石河镇香椿交易市场设置“法治香椿驿站”,每逢香椿收购时节,石河法庭干警的身影总会出现在香椿交易市场,他们向收购商、电商合作社和前来卖香椿的村民们进行法治宣传。
“以前总觉得合同条款复杂,现在法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签订单!真是方便了不少。”香椿种植大户张某笑道。
服务大局
针对香椿交易中常见的合同纠纷、质量争议、侵权赔偿等问题,石河法庭聚焦“产前育苗、产中管护、产后销售”三个环节,编制《香椿产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南》,涵盖种植合同模板、农药使用规范、电商直播合规等十余类法律指引,利用春耕秋收时节向农户、电商合作社等宣传发放,2023年至今,已发放2万余份。
“感谢法院设立的‘香椿纠纷调解中心’,让我们三天就拿到了拖欠的货款!”某合作社负责人李某某感慨道。针对季节性纠纷集中的特点,石河法庭开辟“春忙时节绿色通道”,创新“田间调解+云上法庭”双轨模式,及时化解涉香椿购销合同纠纷,涉案金额10余万元。
下一步,大竹法院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,持续深化“党建+司法+产业”融合模式,探索完善跨境电商平台纠纷解决机制,制发《香椿产品网络营销法律风险提示》,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。
(大竹县法院综合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