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基层,法治如何真正扎根?普法工作怎样才不止于“发传单”“念条文”?怎样才能提升全民法治素养?宣汉县法学会峰城镇法律服务站联合多部门推出的“法治达州,你我同行”系列行动,给出了一个生动答案——专业力量与志愿者队伍协同、线上线下共振,让法律知识“活”起来,更让法治成为群众愿意用、能够用的工具。
多方合力,普法不再“独角戏”
峰城镇打破单位普法壁垒,由基层法律服务站牵头,联合司法所、民政、市场监管、村(社区)及企业,组建“八五”普法专项工作组。同时,一支吸纳“法律明白人”、社区热心群众的20余人“普法志愿者服务队”也迅速成型。他们采取“法治指导员+法律顾问+基层工作者+普法志愿者”协同模式,开展覆盖8个村(社区)、中小学及企业的分众化普法。法治志愿者分片负责,“挎包”进商铺、访农户、蹲地头,发放未成年人保护、反邪教、禁毒等资料700余册,构建起“部门联动+阵地覆盖+志愿者补位”的全域普法防护网。
创新形式,法律知识“听得进、记得住”
普法不是灌输,而是沟通。峰城镇推出“流动法治课堂”,法律顾问和法治志愿者搭档进社区、下乡村、访企业,开展“以案释法”讲座。志愿者负责张罗群众、引导互动,法律顾问通过情景模拟、案例问答,把未成年人保护、劳资纠纷、消费者维权等法律问题讲得明明白白。同时,“线上+线下”普法矩阵同发力。线下,“普法大喇叭”在广场、商超、车站循环广播,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传递法治声音;线上,“法治达州·你我同行”公益视频和法律咨询在社区微信群、朋友圈不断开展,拓宽了普法的宽度和效率。截至目前,活动已覆盖群众、企业员工及师生超1000人次,法治意识悄然生根。
深层赋能,法治成为治理“新引擎”
法治,最终要服务于治理、惠及于民生。峰城镇法律服务站通过法律顾问定期为村(社区)“两委”开展培训,提升干部依法办事能力;指导法律顾问介入基层矛盾调解,今年成功化解土地流转、邻里纠纷等矛盾200余起,调解成功率达98%以上。群众也从“被动守法”逐步转向“主动用法”,更多人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、维护权益。此外,建立“收集—研判—解决”闭环机制,依托普法志愿者定期对群众的共性诉求开展阶段性评估,先后就欠薪欠费、用火用电、邻里关系等季节性、周期性多发诉求进行研判预警,形成问题清单,主动予以解决。
下一步,宣汉县法学会峰城镇法律服务站将继续推进“法治教育主题月”“法治赶场”“挎包普法”等活动,架起沟通群众的连心桥,下好服务群众的先手棋,打好基层治理的主动仗,为平安峰城建设筑牢法治之基。
(宣汉县法学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