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破解青少年法治教育“形式化”“碎片化”难题,9月4日,宣汉县法学会上峡镇法律服务站联合辖区派出所、司法所、交警大队在镇中心校启动2025年秋季“法治护成长 宣讲进校园”活动。600余名师生通过“协同化、场景化、长效化”普法新模式,在互动体验中筑牢法治信仰,为青春成长注入“法治动能”。
协同联动:构建“三维普法”新格局
“单一部门普法易出现‘信息孤岛’,唯有多方协同才能实现教育闭环。”上峡镇法律服务站在活动致辞中直指传统普法痛点。此次活动创新构建“政府统筹+专业部门+学校落地”三维机制:派出所民警聚焦“安全防护”,以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为纲,通过“校园欺凌真实案例还原+防范技巧演示”,拆解“语言暴力界定”“求助途径选择”等实操问题;司法所普法志愿者深耕“权益认知”,将《民法典》中与青少年相关的32个条款转化为“漫画故事+情景问答”,发放的《青少年法律风险防范手册》以“校园贷陷阱”“网络隐私泄露”等8个高频场景为切入点,让抽象法条成为“可感知的生活准则”;交警大队则立足“行为规范”,用“交通事故模拟沙盘”直观展示“骑行未戴头盔”“闯红灯”等行为的危害后果,填补了交通安全教育中“知而不行”的断层。
精准滴灌:打造“沉浸式”教育新场景
“法律教育若脱离青少年认知特点,再好的内容也会‘水土不服’。”法治宣传志愿者的这句话,道出了此次活动的设计逻辑。针对青少年“具象思维强、抽象理解弱”的特点,活动全程贯穿“场景化体验”:在“模拟法庭”环节,学生扮演“法官”“原告”“被告”,围绕“校园财物丢失纠纷”展开辩论,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点评证据提交、辩论逻辑等法律实践要点,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理解“程序正义”。
长效护航:织密“成长型”保障新网络
“单次活动是‘点’,长效机制才是‘面’。”上峡镇法律服务站在活动总结中明确,此次宣讲并非终点,而是“法治进校园”常态化工作的起点。后续将重点推进三项机制:一是“法治辅导员”驻校制,由公、检、法、司系统法治宣传志愿者担任“校外法治导师”,每月到校开展“小案例大法律”主题班会;二是“家校社”三方协同评价制,将学生法治行为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,家长通过“法治实践打卡群”反馈家庭普法情况,形成教育合力;三是“动态需求响应”机制,定期收集学生关注的“网络沉迷”“校园矛盾”等新问题,定制专题宣讲内容。
夕阳下,学生们在“法治承诺墙”上签下名字,稚嫩的笔迹里透着郑重。这场活动不仅播撒了法治的种子,更构建起“教育—实践—反馈—优化”的长效培育机制。
(宣汉县法学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