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达州法学 >
聚力“三微”治理 筑牢善治根基——宣汉县法学会司法局分会探索小区依法治理新路径
www.dazhou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07-24 16:53:25 】 【 来源:达州长安网

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小区作为城市治理的“微细胞”,其健康运行直接关系着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。宣汉县法学会司法局分会立足实际,以问题为导向,创新构建“聚合微分力、完善微机制、聚焦微法治”的“三微”治理模式,于细微处精准发力,推动小区治理向法治化、精细化、高效化迈进。


  聚合“微分力” 画好协同共治“同心圆”


 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,党建引领方能握指成拳。宣汉坚持高位推动,县委书记、县长亲自部署,县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靠前指挥,县委依法治县办统筹制定小区治理“任务书”“路线图”,为治理实践锚定方向。一是建强组织体系。健全“街道党工委—社区党委—小区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”四级组织架构,在小区新建党支部,发展党员22名,选优配强9名楼栋党小组长,让党的组织根系深扎治理末梢。二是激活党员先锋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,推动党员“双报到”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余次,协调解决小区防护栏安装、非机动车停放等民生难题7件,以“红力量”撬动治理效能。三是强化部门协同。建立“小区吹哨、部门报到”联动机制,县住建、市场监管等部门针对物业收费不透明、电梯维保滞后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开展专项整治12次;县公安局联合社区、物业建立“动态巡查+定点值守”机制,排查整治电动车“飞线充电”、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23处,查处违规行为5起,形成治理合力。


  完善“微机制” 定准良性运行“风向标”


 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,良制是善治之基石。宣汉坚持制度先行,着力构建起系统完备、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。一是健全管理机制。全面推行小区党务、物业服务、业委会事务“三公开”,制定《业主大会议事规则》《管理规约》等10余项规章制度,清晰界定各方权责边界;创新实施物业考评机制,以评促改倒逼服务质量提升,让治理在阳光下运行。二是创新服务机制。建立“居民点单、支部派单、党员接单”服务机制,整合社工、志愿者等多方力量,为“老弱病残”群体提供“一户一策”精准帮扶和法律服务15次;设立物业“一站式”服务窗口,整合报修、缴费、咨询业务,实现居民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。三是优化枫桥机制。健全街道司法所所长指导、小区调解室为主体的“一站式”解纷机制,聚焦小区环境、物业服务、邻里关系等7类高频矛盾,调解员主动下沉楼栋、入户走访,通过意见箱、线上渠道广纳民意,成功将13件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,实现“小事不出小区”。


  聚焦“微法治” 打造法治浸润“生态圈”


  法治信仰的培育,需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。宣汉坚持依法治理,多措并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。一是建强法治阵地。精心打造党员活动室、小区调解室等主阵地,升级配套设施;融入法治元素,精心建设法治文化凉亭、宣传栏等微阵地,寓“法”于“景”,形成“一步一景一课堂”的沉浸式宣传矩阵。线上同步发力,利用“宣汉公安”“宣法通”“宣汉法学”等平台,构建便捷高效的“指尖法律服务体系”。二是夯实队伍根基。大力培育小区“法律明白人”,优选小区党员、楼栋长、网格员等骨干力量组建法治服务队,邀请法官、检察官、民警、律师开展法律知识及调解技能培训3次,显著提升法治队伍专业能力;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登记、隐患排查,做到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,夯实精准治理基础。三是提升普法质效。开展“法治微课堂”进小区活动,聚焦反诈、高空抛物、文明养宠等热点,邀请法学法律专家举办专题讲座8场,惠及群众超1200人次;严格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制,结合“一月一主题”开展部门联合普法宣传6场次,发放资料2000余份、法治礼包200余份,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。


  宣汉“三微”治理模式的探索,是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、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。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、制度创新强根基、法治涵养润人心,在小区“微单元”里书写了依法治理的大文章,为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启示。


  (宣汉县法学会)

编辑:唐浩博
中共达州市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